凡谈中国法系者,类多以法家为正统,班史列法家于九流之一。
这系对于一般人的规定,已经看出以维持家族制度为其目的了。所以有如是的变迁,实因一户一口,以家长为主,并对国家负有种种责任,自未便使无男丁的家口,处于散漫的地位,而脱落了整个机构的一环!总括说来,家长实处于国与家中间的连系地位。
《唐律》:诸脱户者,家长徒三年,无课役者家长减二等,女户又减三等"。君主既被视同人民之父,皇后也被视同人民之母。其在法律上固不限定若干世的同居,但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,除秦世外多禁止其事。若相奸者,为缌麻以上亲及其妻与夫同母异父姊妹者,徒三年,强者流二千里,折伤者绞;如为从祖祖姑母,从祖伯叔母姑,从母及兄弟妻,兄弟子妻者,流三千里,强者绞;如为父祖妾,[[25]]伯叔母[[26]]姑姊妹,子孙之妇,兄弟之女者,绞;甚至奸父祖所幸婢,不问有子无子,均徒三年。虽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晋郑秦各国纷纷制定刑书,商鞅且改法为律,然自儒家学说得势,律仅为辅礼而设,礼并未变更其广义的法的地位,不特政事法求之于此,民事法也是一样。
总括说来,无论是户,是家,甚至于族,都和历代政令有多少关系。为论颇为中肯,可例其余。在缘坐、独坐、勿坐以外,尚有亲属相窃等等的轻坐,亲属相奸等等的重坐,均以与一般人为此而轻重之,因涉及科刑关系,这里从略。
因家族地位的重要,国家一名就由此而产生了。且如家伎奴婢一类的人,也在同居的范围,所谓家口、家人均系指此。这些都是本于推崇孝道,特赦犯人的罪。宋,依熙宁三年敕,十家为一保,五十家为一大保。
唐,依其令,百户为里,五里为乡;四家为邻,三家为保。尤其往昔,嫡长子负这个责任特重,仪礼丧服便认为父对长子服斩衰三年,母为齐衰三年;《孝慈录》虽改父母均为嫡子服齐衰不杖期与众子同,但尊长同为卑幼服丧,自不外乎家族观念使然。
至于治家的道理,有家约、家教、家诫、家训、家范、家规、家法表示出之,养成各家族的家风或门风。宗桃犹言宗庙,桃就是远祖的庙,《左传》失守宗桃是。唐,反逆相坐,没其家为官奴婢,男十五以上配岭南为城奴,一免为番户,再免为杂户,三免为良人。这以外,周初封建,原为分土制度,降至战国已开分民的端倪,封君食税只以户计。
《史记》虞卿既以魏齐之故,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,可证。明清律,卑幼与尊长同居共财,卑幼不得擅自使用。这即[[6]]视家为其编组的单位了。君为轻的话,未把家族列入,衡量轻重。
因为往昔我国在大体上都是居于强盛地位,自视为天下共主,负有万国衣冠拜冕毓的气概。遂人主遂,以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,四里为酂,五酂为鄙,五鄙为县,五县为遂,都有地域沟树之使,[[5]]各掌其政令刑禁。
历代本此见解,定礼制律,不过仍多少含有宗法的遗意,这有五事为证:1.先以立嫡违法为证。最早家长的设置仅限于男系。
隋《开皇律》以户在婚前,称户婚。《汉书》言继立民母《春秋胡传》天主所命而称王后,亦天下之母仪也是。其家户既不能与平民为伍,也就不能有进身的道路。如未立继身死,从族长依例议立;妇人守志留夫家酌承继夫的财产,凭夫家族长择昭穆相当的人继嗣。本来,像《易·序卦》[[19]]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有父子……,也就是郑注《周礼》有夫妇然后有家的另一说法;是认为夫妻为一家成立的基本单位,与今日夫妻互负同居义务,原甚接近。[[18]] 即《左传》桓公六年。
《礼记·内则》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;不敢疾怨,这也就是《亢仓子·君道篇》怒笞不可偃于家,刑罚不可偃于国的意义。小宗五世而迁,其族统于大宗,所以无后可绝。
富有横的世代,漠视纵的家系,仍然维持氏族制度可以推知。文帝时,并诏罪人妻子勿役,止及一身,对于连坐稍有改变。
自夏设聚族而居的部落社会,一变而为周初的宗法社会,卿大夫的家与民家即已并存。李陵降敌亦族其家,母弟妻子均不免。
士卒的家为富商大贾又取一人称做余丁军;其取诸侯将校家的子人军称做质子军。史记徙天下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,即此。婚姻的第二个目的是繁子孙,使居于客观地位的男女构精,万物化生,一变而为继承本族血统,繁衍一家子孙的见解。刑三百,罪莫重于不孝,自古已然。
这,实系往昔历史上的特有因素所致,并非绝对由于重视家族生活,即不容许其发生国家观念的。而在通常情形下,告祖父母父母者绞。
所以在东汉,樊重三世共财,缪彤兄弟同居,蔡邕、韩元长亦同其事,济北汜幼春七世同居,家人无怨色;而唐张艺公九世同居,更被称为义门的表率。他如犯诽谤罪的也是族诛。
母党或称外亲,乃就子女对母系的亲属而言。故如刑事,仅有家族的连带关系,很少宗族的连带关系。
[[4]] 原文误为周[[5]] 此处系对《周礼》原文理解有误。汉,百家为里,里有里魁;民有什伍,善恶相告;十里为亭,亭有亭长,主捕盗贼;十亭为乡,有乡老、啬夫及乡佐、有秩等员,分掌教化、听讼和赋税等事。且在义理上,以家族无异国家的缩小,便又拟国家为家族的扩大。其犯流刑者,髡鞭付宫留养。
三代同居已旌门的,免差拨,三年后免杂役。嫁就是家的意思,自家而出,以人大家,因而妇人谓嫁曰归。
请看家字的注释罢!说文:家,居也;从豕,省声。且由卑属统御家事,对公私均不能尽其功能。
那么,在刑事法方面为家族制度所左右,正其当然的结果。周伯温说:豕居之圈曰家,从,从豕,后人借为室家之家,这与畜牧时代家或为畜牧的义相合。
© 1996 - 2019 思深忧远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八角东路